已收录5421道考试试题

最后更新:2025-07-29

”“ 搜索结果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421

自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潜艇等超大型货物相继出现以来,半潜船才渐渐找寻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半潜船装运货物既可利用独特的沉浮方式,又能借助码头设施采用滚装、滑装、吊装等多种方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方便性。此外,半潜船大多具有自航能力,航速可达到15节以上,能大大缩短重要设备的运输周期。同时,由于自身携带设备少,燃料消耗少,半潜船续航能力可达到数万公里。更为重要的是,半潜船是通过半潜方式在水中航行,吃水较深,甲板常常与水面一致,因而抗击大风大浪的稳定性极高。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题目问“正确的选项.”。 方法1:文中通过“此外”和“同时”论述半潜船很好。“更为重要的是....”表示强调是重点,强调半潜船的“稳”,所以对应选C项。 A中用仅能...,文段中为多种方式,不符合,排除。 B项“速度相对缓慢”,而文段说明速度快,与文中相反,排除。 D项“才出现”表述错误,排除。 方法2:文中都是在论述半潜船的好,只有C项论述半潜船好,A项和B项均为不好,D项为中性,故C项当选。【选C】查看更多
方言,指各地用语。周秦之时,政府派遣“轩使者”(乘坐轻车的使者)到各地搜集地方用语,并加以记录整理。两千多年前,西汉扬雄著《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东汉应劭将此书名简称为《方言》,此后“方言”开始作为特定词语使用。与方言对应的是雅言,后称官话、国语。1956年后称普通话并予以推广。60年后,普通话推广已非常成功,而方言却面临着式微、需要保护的局面。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首先看问题,题目问“正确的选项”,而选项中没有出现表述相对的,所以故先浏览文段。 文段先讲述了语言的发展的路径——原来大家都用方言,后来推广普通话,方言却式微了,面临需要保护,D项符合文段中心且为对策选项,选D。 A项“相辅相成”意思是两者相互配合,共同进步,缺一不可,而方言和普通话并是不这个关系,错误排除。 B项中的“悠久的”不符合文意,文段中提到“1956年······推广”排除。 C项文段并没有提到导致方言式微的原因是普通话推广,排除。【选D】查看更多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到目前的阶段,已经从上一代人故土难离而又难留的无奈抉择,转换成自然而然的观念。“打工”这个词已经不再能进入90后的语系。在喜欢的城市工作,就像“大学生毕业后找一家公司工作”一样自然。无论有无户口和住房,这些人已经是真正的城市人,再也回不去他们出生的乡村或者小县城了。在迅速变化的中国,这些观念的演变才是真正深刻的改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中国的···观念”论述观念的转变,然后“就像...”进行比喻、类比。而“这些观念...”出现在结尾相当于“因此...”,因此之后的内容是总结,也是重点内容,而结论表示强调观念的改变,对应C项。 A项“90后”、B项“户口”、D项“打工”都是出现在“这些观念”之前,不是重点,排除。【选C】查看更多
木器和石器代表了人类历史上的两大类型材料--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但历史的发展很不均衡,数千年中,有机材料除了木器以外,就是毛皮、秸秆这些可以从生物中直接获取的材料,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无机材料发展出了陶瓷、瓷器、金属、玻璃等人造材料,除了石器之外,全是依靠人类智慧使已知物发生化学变化之后创造出的新材料。即使是游离状态的金、银、汞等,人们也都开发了一些利用化学反应进行的提纯方法。 以下概括不符合文意的是:
问“不符合”,优先看表达绝对的选项。 D项“全面”表述绝对,文段未提及“全面取代”,不符合文意,当选。 A项“几乎”表述不绝对,对应“有机材料除了···材料”,符合,排除。 B项对应文段“无机材料···除了石器之外”,符合,排除。 C项对应文段“出了陶瓷···人造材料”,符合,排除。选D查看更多
加拿大研究人员选取757名3~4个月大的婴儿,对他们的体重增长情况追踪调查了3年,结果显示:3岁时已经面临超重甚至肥胖问题的孩子,肠道菌群与体重正常的孩子不同。研究人员对参试婴儿的生活环境进行进一步考察后发现,在消毒剂用量最多的家庭中成长的婴儿肠道中所含毛螺菌比平均水平高出了两倍。毛螺菌科细菌以人体内未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纤维为食,使之分解后为身体提供额外的热量。这种细菌的增多导致孩子体内产生过多热量,小小年纪就开始发胖。 这段文字意在:
分析文段。改题目采用的是“总—分的结构”,结尾处"这种细菌的增多导致孩子体内产生过多热量,小小年纪就开始发胖。"“这”这个关键词表示总结,相当于“因此”结论是重点,而“这”前面的内容是研究论证可以简单读。因此后,发胖是结果,所以4个选项中,优先锁定A,单结合全文,“这种细菌”——表示的是由家庭消毒带来的增多,所以选择A符合 B项“控制热量摄入”对策不当,文段并不是热量摄入过多的问题,而是消毒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同事没有“发胖”相关词。排除 C项“健康"扩大范围,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等等,文段主要说的是对婴幼儿体重的影响。 D项文段并没有提到婴儿时期的重要来源是碳水化合物,属于无中生有。 因此,选择A选项。查看更多
拿破仑去世后,其尸检报告给出的拿破仑官方身高是5尺2寸(法寸),即1.68米左右。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并不算高,但有历史学家估计,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法国人的平均身高大致为1.66米至1.67米。拿破仑是矮个子的说法其实与英法两国间的国际政治相关。1803年《亚眠和约》破裂之后,英国媒体把拿破仑5尺2寸的身高写在了报纸上,画在了漫画中,却没有标明其“法寸”的长度单位。英国读者便用英寸来理解拿破仑的身高,换算为1.57米。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文段开篇介绍拿破仑的身高,“但有历史学家估计,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从历史角度看,其实拿破仑的身高并不矮...."表示转折提出观点,这是重点,并且在后面解释说拿破仑是矮个子的说法和当时的政治相关。文段重点论述对于拿破仑的身高要从历史角度看。因此,选择D选项。 A项:题目的重点不是解释拿破仑矮不矮。而且按现在的标准他的身高也确实不高,同事矮个子的原因是由于政治相关,所以“误解”也表述错误,排除。 B项:时间模糊,拿破仑只比当时的一般法国人高,并非现在,排除。 C项:英国人“污蔑”是观点之后的解释说明部分。解释说明不重要。查看更多
吃饱了就困,在医学上称为“醉饭”。人在吃进食物之后,一方面要分泌大量消化液,一方面要消化道蠕动,以消化食物,这两个功能被中医认为是脾气的一部分。这个过程需血液、氧气、水分等帮助工作,导致其他脏器的供血有所减少,大脑也会出现暂时性的缺血现象,人因此出现嗜睡、困倦之感,饭后尤其明显。如果他原本就是脾气虚的,饭后大脑的缺血就会更加严重。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干预,严重的可能导致低灌注性的脑中风或者心绞痛。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是:
分析文段,结尾句“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干预,严重的可能导致低灌注性的脑中风或者心绞痛。”相当于“因此....”是结论局,重点,前面是在论述“醉饭的原因和危害”,最后结尾提示可以反推出对策,就是要引起重视。所以A符合提议,排除A项。 B项"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如果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那么就不需要引起重视了,在加上文字并没未提及,所以为无中生有。当选。 C项和D,这结论前面的论述中,“这个过程......,饭后大脑的缺血就会更加严重",符合文意, 排除C项和D项。 因此,选择B选项。查看更多
如果说,人类已知的“明知识”(即可以用文字、公式、程序、语言表达出来的知识)是冰山的一小角,那么“暗知识”(人类不可感受又不可表达的新知识,即今天正被新机器“发现”的新一类知识)就是冰山下面最大的那块。而暗知识会是未来统治和占领整个知识空间最大量的一种知识,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人类知识的权威现在刚刚开始被动摇。未来,机器能掌握和发现的知识会越来越多。慢慢地,我们可能成为小岛一般的存在,被暗知识这个海洋淹没。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文段为“分-总书”结构,文段首先告诉我们暗知识是冰山下最大的那块并且将是未来统治整个知识空间最大量的一种知识。最后说道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未来我们可能会被暗知识淹没。重点在于暗知识将来会主宰知识领域。 对比选项。B项符合文段意图。因此选B A项:“人类孤立起来”,人类除了知识以外还包含了很多,这里扩大范围,为无中生有。 C项:没有“暗知识”这重点词。排除 D项:文中并未提到人工智能,无中生有。查看更多
美国康奈尔大学通过研究肥胖老鼠和正常老鼠的舌头,发现食用脂肪含量高的饮食会让味蕾数量减少。味蕾是舌头上的结构物,包括约100个细胞,老鼠增肥后,成熟味蕾细胞死亡速度变快,而新生细胞生长速度变慢。味蕾减少会导致味觉迟钝,味觉迟钝会让肥胖人群很难固定食用某种饮食,因为他们要像比他们多25%味蕾的正常人一样品尝到同样的美味,就得吃味道更重的食物,这就表明要摄入更多的糖、脂肪、卡路里。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分析文段。文段先通过研究引出话题,强调肥胖会导致味蕾减少——接着指出味蕾减少为什么会让肥胖的更加肥胖。对比选项。C项符合。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B项:没有提到“肥胖”这一核心词。D项:未讲到严重危害,无中生有排除。查看更多
根据目前的考古报道和多项考古证据,中国最早的家绵羊在年代约为距今5600—5000年的甘肃省和青海省一带突然出现,而后向东部传播,在距今约4500年前后进入中原地区。中原地区在年代约为距今4500—4000年的不同地区的多个考古遗址里均发现绵羊骨骼。从历时性的角度观察,中原地区绵羊的出现有一个明显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过程,中国古代家绵羊的出现则明显是西部早、东部晚,很可能有一个自中国西北地区向东传播的过程。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首先分析文章。从“根据目前....发现绵阳骨骼”这个是在进行调查论证,举例论证不是重点,一般想这些数据很多,经调查这些字眼都是例子,是为了论述观点。,下语句“从历时性的角度观察....”之后是提出结论,相当于“因此...”之后的内容是重点,要重点阅读。后续讲述的是:中国古代家绵羊的出现 是西部早、东部晚,很可能有一个自中国西北地区向东传播的过程。 这个文段采取的是“分一总”结构,最后一句为主旨句,主要介绍了家绵羊在中国的传播过程,A项符合题意。 B项和C项:讲述的是“中原地区”是举例中的内容,不是重点。D项: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因此选A查看更多